上周我和朋友聊了关于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该「如何正确的吵架」的话题。

但其实,在生活中,你和任何人都会因为一个观点不同而产生争执,往往争执起来会发现你们已经偏离了主题,或者被对方偷换了概念。

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和别人发生冲突,但是在现实社会中,有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,如果不争一争、吵一吵,就会白白被人夺了去,或者天天吃哑巴亏,受不该受的委屈。本篇文章就是在教你如何在与别人争执的时候成功取胜。

每次吵完架后都觉得自己没发挥好怎么办?

今天我们来聊聊「科学吵架」。

为什么聊这个呢?

因为世间最遗憾的事情,不是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,也不是随风而逝的高考成绩,而是每次吵完架之后都发现自己没发挥好。

感情不可多得,高考至多三次,而吵架,是一辈子的事儿。

人生需要复盘,吵架也是。

看完本篇,希望你下次能吵赢杠精客户,傻逼领导,人精同事,戏精对象,还有你妈。

一、吵架水平分7层,你在哪一层?

吵架水平也是分层次的,硅谷大佬 Paul Graham 在「How to disagree」文章中提出一个叫「反驳金字塔」的模型,把吵架水平分成了7个等级。

从下至上依次是:

第一层:辱骂

第二层:诉诸人身

第三层:批评语气

第四层:对立

第五层:相反论点

第六层:驳斥

第七层:驳斥主要论点

和社会阶级一样,达到第七层顶尖位置的人永远是少数。以咱们从小接受的逻辑教育程度来看,大部分人能做到第四层「对立」就算不错了。

Paul Graham 认为,第一层到第三层完全没意义,水平太低。第四层开始进入可以正常讨论的阶段,第五层算是正常的讨论水平,但仍有上升空间。第六层第七层是高质量的讨论,需要非常重视。

拿出这个金字塔模型,主要是方便大家把之前经历过的吵架对号入座,看一看自己和对方到底是什么水平。

两个人低水平吵架没问题,你可别输啊。

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啥有人能在吵架中轻而易举的获胜,有人却只能咬牙跺脚半夜躲在被窝里嘤嘤嘤。

不过我们不全部讨论:

第一层「辱骂」属于人身攻击,常见于微博骂战,如果你还处在这一层,我都懒得教你,自己面壁思过去吧。

第五层及以上进入「有效讨论」区,比的是逻辑思维能力、知识储备和口才。严格来说这不是「吵架」,而是「辩论」,获胜者的功夫非一日养成,方法也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。

因此以下仅讨论在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层这三种级别的吵架中:为什么你总是吵不赢?如何破局?

二、教你三招科学吵架方法。

1、科学吵架之别被对方的情绪带沟里 

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中,作者卡尼曼将大脑中的两套系统:

系统一:它的运行是无意识是且快速的,不怎么费脑力,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。

系统二:它的运行会让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活动上来,例如复杂的运算。它的运行通常与行为、选择和专注等相关联。
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更倾向于使用不怎么费工夫的「系统一」,尤其是面临对方的情绪性攻击时,比起动脑思考避免冲突的答案和对方的用意,我们更倾向于冲动应答,或直接反击对方。

举个例子,你在国外玩的时候,从没联系过你的老同学突然联系你,让你帮他代购。你拒绝后,对方激动地给你发语音说:

咱们怎么说也是老同学,找你帮个小忙你都不帮,你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自私小气了?

如果是你,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
估计很多人马上冲动性的情绪就上头了:你说谁自私小气?!!我哪里自私小气了?!!

甚至是直接反击:你联系我就是为了找我代购,你才自私小气!

如果真这么回答,那就是在被对方的情绪性攻击牵着鼻子走。这么说了以后,接下来就要摆出事实证明自己一点都不自私小气,并试图说服对方认同你。

可是仔细想想,其实你从一开始就压根没理由没必要这么做,不是吗?

说实话,这种应对方式很像两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互相朝对方身上扔泥巴,顶多算得上「反驳金字塔」中的第二层:「诉诸人身」。

遗憾的是,生活中这种「吵架模式」非常常见。

如何破局?

这种吵架模式的层级比较低,破局也不需要拥有多强的逻辑能力,只要在意识到对方的意图后跳出对方设的这个圈即可,总之不要被对方这种带有评论、指责意味的情绪带着走。

因为,面对明显带有评价、攻击性质的表达,一旦开始较真,你就已经输了: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指出,一旦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,就等于默认自己有问题。

2、科学吵架之一定一定要守住主题

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:吵了半天,发现吵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。

你本来想表达 A,被对方曲解成 B,然后你被对方牵着鼻子对着论点 B 吵了半天。

然后呢,你肯定会吵输。

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吵架方式:在某件事上不占理,那就把你拉入我擅长的领域,用我熟悉的表达方式怼你。

这种吵架需要你有「议题设置能力」。

比如,前两天恨不得上天的「撒币大王」孙宇晨蹭上了知名富二代表演艺术家小王的热点,面对小王的攻击,孙宇晨不做正面回应,而是说:

这种回应,看似在列举事实,但和小王质疑的点是两回事。小王说 A,他回复 B,还不忘踩人家一脚抬高自己。不过勇于担当纪检委的小王之后并没有继续和他 battle下去(不能白白送流量啊)。

你看,孙宇晨为啥能割那么多韭菜?人家懂营销啊,不论大家怎么骂他攻击他,他都不生气,都是笑嘻嘻的回应你。

我们当然不是夸孙宇晨,我的意思是,我们学吵架,要像个坏人一样努力啊。

说回这种转移议题式吵架,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。比如:

——Tony:如果养老设施特别完善、看护人员都是专业水准的话,父母住进养老机构应该比被我们照顾好。

——Fiona:你就那么不想赡养父母?

Tony说的是「存在养老机构优于子女照顾的可能性」,但Fiona曲解成「不愿意赡养父母」。

Fiona的这句回答有 80% 的概率吵赢 Tony。因为 Fiona 不仅把话题引入了另一个论点,而且还占据了道德制高点。如果这是两人在口头上这么讨论,那围观的第三方很容易被Fiona的节奏带偏,从而站在 Fiona 这边指责 Tony。

你想想在职场上,你是不是也吃过这个亏。尤其是考核期需要甩锅接锅的时候,大家在会议室里纷纷嘟起嘴说自己很吃亏、对方占了很大的便宜。

如何破局?

很简单,一定一定一定要死守主题。每当对方想把话题拽偏时,你一定要及时把话题拉回来,而且要直接说对方曲解了意思,让 TA 不再得寸进尺。

你甚至每次直接说一句即可:朋友,别跑题行不?来,咱们继续刚才的主题。

方法就是那么简单,很多人也懂,但为什么还会被对方带偏?

因为很多人就是有一种自信,觉得跑到另一个论点上也能吵赢,反而让对方钻了空子。 

3、科学吵架之别被对方的故事整懵逼

很多人吵架,都是输在别人的素材库太强大上,张口一个故事,就把你整懵逼,一时无言应对。

当讨论一些话题时,有些人,尤其是自认为经验比你丰富的长辈,特别喜欢拿身边的例子和经验来反驳。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小白兔一听到细节如此详实动人的故事,立马就缴械投降,不知不觉中就认可了对方的想法。比如:

报志愿,选大学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?

——当然是选大学!我七舅姥爷的侄女的孩子当年就是非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,结果用高出那个学校录取线30分的分数去了一个辣鸡大学,现在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了吧。所以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多了。

女生早点生孩子好还是晚点生孩子好?

——我那个朋友,25岁就生了个娃,休完产假回公司后还升职加薪了,娃也有了工资也涨了,多好。所以说肯定是早点生孩子好。

该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老家?

——你看看我儿子,也就是你表哥,月薪三千在老家过得可滋润了,上班开车去,大房子住着,你留在大城市挤地铁和陌生人合租有啥意思?还是在老家发展好。

看起来也很有说服力对吧?其实根本不堪一击。

怎么破局?

请熟记以下几个万能逼问句:

请问,个例能代表大多数吗?

请问,这个是因果关系吗?

请问,故事说完了,说说你的逻辑好吗?

请问,你们家那点事能代表全世界吗?

……

我们是研究写作表达的,什么东西的说服力最强大?情绪。什么东西最能制造情绪?故事。

所以,会写作的人都会讲故事,会吵架的人都会讲例子。

因此,相反的你就知道,吵架或辩论时,对方一开始讲故事、讲例子,你就要提高警惕,准备等他讲完再用那几个万能逼问句将他一局。

因为很多故事是为了说服、吵赢你而精心挑选的,不能看作是普遍情况,更不是一个有效论据。

吵架是一辈子的事儿 祝大家逢吵必赢。

好了,以上就是科学吵架的三个方法。希望大家能好好琢磨,然后在实践中刻意练习,注意,这三招通常不是单独使用,而是一套组合拳,第一个,守住情绪是第一位的,如果情绪没守住,你必输。

同时,我们这篇是按照守的方式讲的,即如何破局。其实,你理解好了,这三个又是主动攻击的方法,比如第一招,激怒对方摧毁对方的情绪,第二招设置议题,将对方拉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怼,第三招,讲故事,抛案例。

大家学完肯定也不能一下就很厉害,很多时候吵完还是会发现自己没发挥好,这都是正常的。

毕竟,吵架是需要一辈子刻意练习的。

写这个,不是让大家像个杠精一样去挑事吵架,而是在现实社会中,有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,如果不争一争、吵一吵,就会白白被人夺了去,或者天天吃哑巴亏,受不该受的委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