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理财产品,计算收益的方式也不同。

我们常见的有“近一年收益”、“近七日年化”、“近一年净值增长”、“预期收益率”……到底有什么不同?

01、预期收益率,也称为期望收益率,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,预测的某款理财产品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。

现在这种收益表达方式,在一些银行的理财里,还是可以见到。

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收益数据,预期产品能实现的年化收益率,如果是2级及以下的等级,那这个收益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。

不过现在,很多银行理财或者固收类理财,常用的收益表达方式是“年化收益率”。

它是不断变动的,把当前收益率(日收益率、周收益率、月收益率)换算成年来计算。它是一种理论收益率,并不是你实际投资获得的。

计算方式:年化收益率=日收益率×365=月收益率×12。

年化收益率可分为近7日年化收益率和近14日年化收益率等,计算过去7天或14天的收益时,还算比较准确。

当然如果是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,那么就是真实的年收益率了。

02、至于“近一年净值增长”,这个表达方式常见于净值型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中。

而且,自从银行理财新规出台后,银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净值型理财。

净值型理财产品可以是封闭式的,有固定期限,也可以是开放式的,有条件实时赎回,比如净值型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,就可以随时买卖。

它没有预期收益率,养老保险公司会定期披露产品的净值,比如每个工作日都披露一次,也有可能会每周披露一次。

净值型产品的收益表达方式,其实和基金是比较相似的。

至于净值型的收益是如何计算的?

举个栗子:

比如产品发售初期净值为1,我第一天就买了,1个月后产品的净值变为1.005,净值增长了0.005,一个月收益为0.5%,换算成年化收益率为6%。

所以这种收益的计算方式,反映的也是过去的、历史的情况,只能当做一个参考。

03、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外,还有一类常见的收益表达方式是“业绩比较基准”。

“业绩比较基准”不等于实际收益率,它仅是理财产品设定的未来目标,存在收益不及预期的可能性。

它和预期收益率有什么区别呢?

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通常在发行时设定一个预期收益,在产品到期清算时,绝大多数产品实际收益率可以达到预期收益率。

而业绩比较基准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目标,并非产品收益承诺,是在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,产生的一种说法。

经过我上面的对比分析,大家应该对现在比较常见的收益率表现方式有所了解。

因此,不要看到“近一年净值增长6%”,就把它等同于年化收益,这是不一样的!不要被表面的高收益所迷惑~